返回舱降落有多难受?王亚平刚出舱就被抬走,宇航员的牺牲太多了

2023-08-04 06:21:59 来源:大叔的旧字典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 大叔的旧字典

编辑| 大叔的旧字典

«——【·前言·】——»


(资料图)

飞天作为千百年孜孜以求的向往,几乎成了中国人难以纾解的执念,因此每当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迎来突破,中国人民都会由衷的感到自豪和欣慰。

网络上,无数才华横溢的网友也总会为航天事业赋予了种种浪漫的意象,表达对航天的向往之情。

不过,航天其实和浪漫并不相关,这是一项极为危险的事业。

尽管近些年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安全性也值得相信,可每次执行任务依旧可能遇到未知的风险

尤其是在返回地面时,宇航员处于全封闭的返回舱中,以接近第一宇宙速度,也就是每秒7.9千米的速度从天空降落,在如此极速下,单单是过载带来的压力就非一般人可以承受。

最美航天员“王亚平”返回地面后,刚出舱门就被医护人员抬走,事后她在接受采访时,还用了惊心动魄一词来形容下降阶段,可见其中的惊险刺激。

那么,王亚平在返回阶段究竟有哪些感受呢?

«——【·人生逆袭·】——»

说起王亚平,她堪称人生逆袭的典范。

1980年她出生于山东烟台一个农村家庭,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靠种植果树为生,王亚平就是在樱桃树下长大。

生在普通家庭的姑娘,或许物质条件跟不上,可精神却富足且坚韧,有着难以言喻的旺盛生命力,就像树下的野草一般。

这一点体现在王亚平追求梦想的道路上。

高三那年,恰逢长春空军飞行学院招收女飞行员,正在紧锣密鼓准备高考的王亚平听说这个消息后,高兴的快要跳起来,她一直羡慕荧幕上那些英姿飒爽的女兵,这次是她梦寐以求的机会。

她赶紧向父母和老师说了自己的想法,老师非常支持她的选择,可父母却有些迟疑,他们担心女儿无法承受部队的艰苦训练。

可瘦瘦的王亚平却态度坚决,她向父母保证将来一定会照顾好自己,看着意气风发的女儿,父母也大受鼓舞,最终同意了女儿的想法。

那一年,王亚平在数万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正式成为飞行学员。

如今我们经常能在荧幕上看到飞行员的英姿,一边看他们驾驶着战机在空中自由的翱翔,守护祖国的边界,一边赞叹好帅

可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飞行员的帅气也是用汗水浇灌而来的。

来到长春空军学校后,王亚平接受极为严苛的训练和教育,这些训练对于一个年轻的学员来说异常的艰难,每天的训练结束后,王亚平都会累的胳膊都抬不起来,尤其是转椅训练后,恨不得把蛋子都吐出来。

可即便训练如此艰苦,王亚平也从未想过退缩,她咬着牙一遍遍的完成各种训练,直到取得优异的成绩。

王亚平的付出没有白费,从飞行学校毕业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被派往武汉执行空军运输任务,正式成为中国空军的一员。

在空军部队的九年时间里,王亚平执行了无数次重要的飞行任务,比如2008年抗震救灾以及北京奥运会期间的驱散云层任务。

这些大大小小的任务,王亚平没有出现过一丝的纰漏,上级领导对她的超强能力赞不绝口。

如果按部就班的发展,王亚平现在应该和自己的航校同学李凌超一样,成为空军运输部队的顶梁柱,驾驶着空军最先进的运20飞翔在祖国的云端,可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变了她前进方向。

«——【·航天员·】——»

2009年,空军部队展开了第二轮航天员选拔。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和王亚平也是航校的同学,或许是受到刘洋的感染,或许是想要挑战更高的天空,王亚平果断报名了航天员选拔。

可天空和太空完全是不同的概念,所面临的危险也截然不同,王亚平的父母非常的不安,他们一致反对女儿报名。

而且此时王亚平和丈夫叶光富已经结婚三年,可由于工作繁忙,两人一直没有孩子,如果王亚平成为宇航员,也就意味着生娃的计划又要延迟,这对急于抱孙子的王亚平父母无疑是种折磨。

王亚平明白父母的担忧,她苦口婆心的劝两位老人,告诉老人中国的航天事业需要她们这些飞行员的付出,希望父母能够理解她,支持她。

看着眼前女儿,父母不禁想起多年前那个立志成为飞行员的小姑娘,眼神中透露出一样的坚定,一样的倔强。

父母反对话语再也说不出口,只能默认同意。

飞行员和航天员虽说都是驾驶航天器在空中翱翔,可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这也就意味着王亚平要重走一遍曾经的磨难,重新训练,重新学习。

对此29岁的王亚平没有丝毫的畏惧,多年的磨炼让她有足够的信心战胜一切困难。

事实也确实如此。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王亚平完美的通过了航天员选拔,成为神舟10号机组成员之一,这是无上的光荣。

2013年,随着一声点火号令的下达,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拔地而起,在万众瞩目下,飞向蔚蓝色的深空。

在太空遨游15天后,神州十号返回舱平稳落地,当王亚平走出舱门的那一刻,迎接她的是同胞们的热烈欢呼以及航天英雄的美誉。

不过彼时的王亚平并不清楚,这还不是她最高光时刻。

«——【·太空漫步·】——»

第一次飞天结束后,王亚平迎来了几年难得的平淡时光,在此期间,她和丈夫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每天陪伴在小公主身边,是王亚平作为母亲最快乐的时光,她经常用相机记录着女儿的成长,也记录着美好的家庭生活。

然而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没多久,王亚平接到新的载人航天任务,即神舟13号载人航天任务,而这一次她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按照计划,神舟13号机组成员将史无前例的在太空生活六个月,并且还要执行太空漫步的任务,执行者正是王亚平和聂海胜。

太空漫步是世界航天界的难题,想要在茫茫宇宙中踏出这小小的一步,需要各种尖端装备的支撑,同样需要日复一日的苦练。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除了完成常规训练之外,王亚平还要针对性的练习太空漫步,这其中所经历的身体和精神上的磨难有多痛苦,我们难以想象,可王亚平坚持了下来。

2021年10月16日,神舟13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中心点火起飞,带着中国人的飞天梦,奔向茫茫星空......

11月7日,经过多日的休息和准备之后,出舱的时间到了。

20点28分,舱门准时打开,穿戴好宇航服等在门前的王亚平抓住扶手,奋力的游向太空。

而困难也在这一刻悄然到来。

来到外太空后,王亚平可谓是举步维艰,整个身体根本不受控制,不要说行走,就连站稳都不容易。

幸运的是多年艰苦训练给了王亚平信心,她没有丝毫的慌乱,而是按部就班的控制着身体向机械臂飘去,终于她稳稳地抓住了扶手,成功抵达预定位置。

当王亚平稳稳地站在机械臂上,与无垠的太空零距离接触时,王亚平被眼前的景象彻底震撼了。

透过面罩她看到宇宙在面前无限延伸,仿佛无边无际,远处点点星光璀璨耀眼,让人心驰神往,而宇宙的静谧又给她一种幽远的意味,这是无法言喻的奇妙体验。

这种奇妙体验或许正是宇宙给予勇敢者的褒奖。

完成太空漫步回到舱室后,机组又在太空中生活了100多天,顺便还过了个年。

«——【·返回地球·】——»

2022年4月14日,返回地面的时间到了。

王亚平他们收拾好物品,向空间站庄重敬礼后,正式踏上返航之路。

返航是载人航天的最后一步,同时也是最惊险的一步,无论是进入大气层,亦或者反推减速都充满惊险,后来王亚平在接受采访时,就曾说整个返回过程堪称惊心动魄。

4月16日,已经进入预定轨道的返回舱在地面指令下,发动机点火启动,如流星般冲向地球。

请注意,这里的流星并不是比喻。

由于返回舱下降的速度极快,进入大气层后,返回舱和大气剧烈摩擦,会使得周围的温度急剧上升,就好像燃烧起来一般,宇航员甚至可以透过舷窗看到熊熊烈火。

据王亚平回忆,返回舱就像是西游记中的炼丹炉一样,完全被烈火包围,燃烧发出的声音令人心惊。

不过,返回舱表面使用了大量的隔热涂层,可以有效隔绝热量,另外返回舱表面使用的烧蚀材料,在经过灼烧后会自动剥落,同时也带走部分热量。

这就使得返回舱内部温度一直保持在适宜温度,不会伤害到宇航员。

不过温度只是第一重难关。

返回舱在下降到一定的高度后,会进入黑障区,所谓的黑障区其实就是笼罩在返回舱外的一层特殊的电离层,它会隔绝来自外界的信号。

试想一下,返回舱在急速下降,与地面还失去了联系,如果心理素质不过关,单单是这一点就足以让人崩溃。

不过,在第一次飞天之前,王亚平就接受过长期的训练,可以在狭小的空间一个人待上72小时,这简直就是超人般的意志力。

除了黑障带来的精神压力之外,王亚平还需要面对急速下降带来的过载压力,按照相关网站的数据,返回舱最高下降速度可以达到每秒7.5公里,尽管特制的航天员座椅可以有效降低过载压力,可航天员依旧会感到非常痛苦。

他们只能紧紧的缩在座椅上,用力绷紧肌肉,等待速度降低

等到距离地面10公里时,返回舱就要开始为着陆做准备,这时候需要航天员手动打开降落伞,这项任务也交给了王亚平。

随着降落伞的展开,返回舱的速度大幅度下降,一阵剧烈的抖动之后,返回舱开始匀速缓慢下降。

此时大批直升机已经升空,盘旋在返回舱外围,护卫着宇航员安全着陆。

一阵震动后,返回舱平安落地,随着舱门的开启,三名宇航员相继出舱,医务人员赶紧将他们抬到座椅上,并且盖上薄薄的毯子。

这是因为由于航天员长期处于失重环境,身体和大脑会出现失重反应,就像长期生活在船上的渔民在下船后会站不稳一样

而且由于长期处于失重状态,宇航员也会出现骨质疏松的问题,尽管他们在太空也有相应的训练,可效果毕竟不如地面,为了预防骨骼损伤,因此需要医护人员把他们抬到座椅上,未来还要进行一系列的调整训练。

单单从出舱这个环节就可以看出,每次载人航天都相当于搏命,而中国的宇航员们面对这些危险和困难,不仅没有丝毫的退缩,反而争先恐后。

正是他们的付出,才奠定了中国航天强国的世界地位,向王亚平以及众多宇航员们致敬。

标签:

为您推荐

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