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平县:设施农业全域发展的“梯门样本”
骄阳洒满田间,蔬果生机盎然。近两年来,山东省东平县梯门镇以富民强村为目标,坚定发展设施农业产业的路子不动摇,帮助广大农户种出了美好生活,走上了产业振兴之路。
找准发展路子 定了就干
(资料图)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梯门镇按照“发展一项产业、带富一方百姓”的思路,经过多次开会研讨、外出参观学习,确定了发展设施农业的路子,定下了发展万亩农业产业示范园的目标。
梯门镇党委书记米厚章说:“发展初期,我们定下了‘五年争万亩’的目标,依托东瓦庄村长期发展设施农业的良好基础,按照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思路推进,在周边村流转土地,扩大规模。但随着产业的发展,我们看到了设施农业的良好收益和美好前景,随即转变了发展目标,定为推动全镇设施农业全域发展。一年后的今天,梯门镇已经完成土地流转万亩,大棚建设超过万亩,现在越干越有劲,选择发展设施农业的路子我们走实也走稳了。”
凝聚发展动力 合力攻坚
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发展设施农业,面临着的三大难题就是思想转变、土地流转和资金引入。百闻不如一见,梯门镇先后组织镇村干部、种植大户、普通群众先后到寿光、莘县等地学习参观30余次。考虑到抗风险能力和资金制约的因素,梯门镇首先引导本地企业经理转型,通过他们在种植、经营上的示范带动作用,吸引在外能人、普通群众、甚至更多的社会资本主动投资,为扩大规模提供了更多资金,将规模化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让产业快速发展起来。
强化服务保障 一管到底
社会资本、种植大户、返乡能人为设施农业注入了动能,如何更好地为他们服务摆在了梯门产业培育的面前。借助去年秋季试种植的成功经验,《梯门镇特色农业全域发展十条措施》应运而生,将全镇助推产业发展的各类举措固定下来,对于自己贷款建棚的群众,镇政府出资进行全额贴息,鼓励和支持更多的群众参与到设施农业中来。发展过程中镇村干部全员参与,领导干部划片包保,机关干部包村、包棚,村干部带头包、带头种,全镇上下一心,全部都投入到设施农业中。梯门镇成立了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党委,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下设7个党支部,在土地流转、技术指导、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提供精准化服务,实现了从土地流转到最后瓜菜入市的无缝衔接。
“我们镇上外聘了9名技术员,划片包保,全年无休巡回指导,为全镇的种植户提供免费的技术服务。为了让种植户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种植上,镇上出资统一建设水电路、给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给种棚群众带来了极大便利。我们要让他们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种植中,解决他们的一切后顾之忧。”梯门镇党委副书记陈丽站在自己所包保的大棚门口说道。
实现强链补链 提质增效
菜种好了也卖了出去,但这只是梯门镇设施农业全域发展的起步。在打造“一村一品”的基础上,梯门积极推出“梯门农品”区域公共品牌,不断提升品牌效益,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和市场口碑的积累,现已成功吸引1个国家级合作社和5家果蔬代办公司落户梯门。合理利用乡村振兴衔接推进区资金,在设施农业核心片区建设高标准育苗大棚,既帮助全镇农户减少中间成本、提升效益,还可以保障种苗的安全。同时,东平县蔬菜交易市场落地梯门,为果蔬销售提供了便利条件。8月底建成投入使用后,将依托市场梯次培育农资销售、分拣包装、机械租赁、物流运输等配套行业,引导设施农业向多元化发展。
银棚成方连片、瓜果畅销市场,比这丰收景象更加的直观的是“增收数字”。目前梯门镇冷棚亩均年收入达到3万元,暖棚达到5万元,吸引4000余名群众家门口就业创业,人均务工年增收万元。全域发展呈现“新建一棚、致富一户、带动一方”生动局面,让设施农业全域发展惠及更多群众,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李伟 张妤聪)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