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锦囊|2023 新能源全球的市场大盘点_全球信息
得益于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产业链优势,中国新能源企业正在海外多个市场“攻城掠地”。但为了保护本土企业的利益,不让新能源这块蛋糕简单地落入中国企业之口,海外多国已出台扶持本土新能源制造能力的法案,限制外来企业过度发展,中国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将受阻。
(资料图)
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当前出海的中国新能源产业面临着怎样的竞争格局?财经作家吴晓波曾在《激荡十年》中用“水大鱼大”形容过中国经济:大水之中,必有大鱼;大鱼的出现,也造成了大水的激荡,并在鱼群之间形成了新的竞合格局。而今天的新能源赛道也迎来了水大鱼大的时代,中国新能源企业如何借浪出海,在海外抢占产业链新高地?
本期「CEO锦囊」聚焦全球新能源市场竞争格局下的机遇与挑战,由36氪营销产品运营部总监余雯君主持,连线欧洲某新兴电池公司采购负责人林隽敏与模方善达总经理刘海珍就《2023 新能源全球的市场大盘点》话题展开了讨论。
两位嘉宾就全球新能源市场尤其是欧洲市场展开了深入分析,分享了他们的洞察和亲历。以下是精彩回答总结:
Q1:目前,全球主要的新能源市场有哪些? 林隽敏|欧洲某新兴电池公司采购负责人
从新能源下游消费端来看,全球有着公认的三大市场:
中国市场:最大的单一市场。 欧洲市场:第二大潜在市场,因为欧洲市场整体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概念接受度比较广,增速比较快,需求大。 美国市场:虽然美国民众对新能源产品的接受度较高,但美国在政策上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有限制。在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出台前,几乎没有锂电新能源产业考虑美国的投资机会。 Q2:不同国际市场对中国新能源企业的态度如何? 刘海珍|模方善达总经理不同的国际市场对中国新能源企业持有不同的态度:
东南亚市场:相对来说,东南亚市场对中国企业的态度比较开放,例如,越南的招商引资政策表现出对中国企业的热烈欢迎;但是马来西亚由于石油价格较低,因此他们对新能源的需求并不强烈。 北美市场:北美由于本身拥有很多优秀企业以及完善的上下游产业供应链,再加上较为敏感的中美关系,北美市场对中国企业的态度并不积极。 欧洲市场:以德国为例,德国不同的州对中国的态度不同,像科隆和杜塞所在的州,对中国企业比较亲近,他们非常欢迎中国企业来本土建电池厂;东欧也是比较欢迎中国企业的,所以最近很多企业的整车厂或电池厂都建在东欧,例如匈牙利或者捷克。但是欧洲市场也存在着本土保护的问题,因此,中国企业想要进入欧洲市场需要跟本土的企业有更多的合作或者深入的绑定。 Q3:中国新能源企业进军欧洲,有哪些挑战? 林隽敏|欧洲某新兴电池公司采购负责人 人才稀缺:这是整个行业面临的挑战。在锂电行业,有产业化能力的人才基本都集中在中日韩三个国家,但在海外市场找不到适应本土文化并且有相关经验的人才。或许本地的人才教育背景以及基础知识非常扎实,但是缺乏具体行业、具体产业的经验。如果在亚洲招产业经验丰富的人才,他可能又无法适应当地文化,甚至语言存在障碍。想要两头都匹配找到完美的人才是非常困难的。 竞争对手拥有先发优势:短期内,在业务竞争层面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出海时还会面临来自譬如韩国和日本产业链的一些有力的竞争和阻击。韩国企业的全球化具有先发优势,他们最早布局了欧洲和北美市场。中国企业作为后来者,怎样后来居上将成为下一个挑战。 竞争格局变化:从长期来看,整个市场竞争格局会发生较大变化,中国企业未来的竞争对手将会变成欧洲和美国本土的企业,他们在三五年之内可以学习中国整个产业链的成熟经验,这些企业也会迅速崛起。 Q4:如果去欧洲开发市场,在面向欧洲消费者的产品设计和研发上需要注意什么? 刘海珍|模方善达总经理 从整个欧洲市场看,欧洲的消费者可能更喜欢传统的、实用性的东西,他们对新兴的、酷炫的东西可能接受程度没有那么高。 林隽敏|欧洲某新兴电池公司采购负责人 欧洲市场的消费者在喜好上跟中国消费者有非常大的差异。以新能源汽车为例,现在国内市场的品牌非常注重智能化座舱的设计,这是除了纯电动化以外的第二个王牌优势,但是这种彻底智能化或者玻璃化的汽车内饰设计在欧洲对于本土的消费者吸引力并不大,因为他们更习惯传统的汽车设计。 此外,欧洲市场消费新车的用户群体整体年龄是偏大的,他们通常有一定的财力。那么年轻人以及工薪阶层等占据市场消费主力的这些刚性需求者,他们是更倾向于去购买二手车的。所以用户的年龄层次,包括社会阶层,也会直接影响到整体的消费者的偏好。 Q5:在欧洲市场,中国新能源企业与本土政府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展开合作,需要注意什么? 刘海珍|模方善达总经理 在企业出海的时候,最好有一个懂公司产品的、懂市场的人;或者团队去欧洲或者东南亚等海外国家落地的时候找到当地的一些机构进行协助,本土的机构能够帮助了解当地的文化和法律法规。如果从头去学时间周期会很长,本土化的员工或者机构能够帮助项目迅速落地。 林隽敏|欧洲某新兴电池公司采购负责人 中国人传统的一些抱团精神是不能丢弃的。整个新能源产业链是中国非常强势的产业,所以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各种配套服务的企业,在中国其实都有各自的合作伙伴。所以,当中国企业出海的时候,不光要自己走出去,还要把同胞一起带出去,大家一起深耕新市场。 同时,要扩大在海外本地市场的朋友圈,中国企业要去努力地融入这个本土市场,扎根服务于本地的一个产业链,成为外国人口中的“来自外国的本土朋友”。 Q6:面对不同国家地区的政策、市场特征和需求差异,出海的中国新能源企业如何应对? 刘海珍|模方善达总经理 现在的本土化是指整个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核心零部件、产品,甚至包括生产设备的本土生产,而不仅仅是原材料的组装。以东南亚市场为例,越南越来越注重产品的核心零部件的本土制造,菲律宾也出现过一些客户会审查生产设备是否为本土制造的问题。可以预测这种现象以后会变得越来越普遍,所以中国新能源企业要做好加强本土化的准备。 林隽敏|欧洲某新兴电池公司采购负责人 读懂政策需求:企业在出海前必须清楚地了解目标市场的政策需求,例如电池行业链的美国通胀削减法案以及欧洲正在规划的电池法案,这些政策直接决定了企业是否有资格参与该市场的商业活动;出海前必须学会正确规避风险、合理利用贸易保护手段,来维护企业的利益。 重视出海的资金来源:资金来源是一个比较长期性的风险,全球主要经济体在未来的一些核心领域都加强了对外资企业的审查力度。因此,中国的新能源企业要尽可能去利用海外成熟的一些基金引擎以及资本工具,去在海外融资、投资。 Q7: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光伏、储能在海外热度都很高,下一个可能火爆海外的新能源细分赛道是什么? 林隽敏|欧洲某新兴电池公司采购负责人有两个机会点:
锂电产业链的上游原材料:因为这些相关产业除了几个极小的化学品以外,在欧洲以及北美市场是完全零基础的。然后下游的市场客户像欧洲本土的电池企业、新能源汽车企业,也在大力支持这些上游原材料企业在欧洲或者美国市场的扩张。 广义意义上的新能源产业:指以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为新型的能源供给侧的企业,比如风力发电、光伏、氢能等。这个行业突破了能源供给瓶颈,实现区域化的能源供给,不用再依赖其他地区的化石燃料。这种新型的能源供给侧的一个深化的改革,可能会引起新的能源革命,带动很多新的行业。 Q8:对于经验不是很丰富的新能源中小企业出海,有什么建议? 刘海珍|模方善达总经理 深入了解目标市场的情况:一方面要了解当地的政策导向,另一方面要去跟当地的企业了解行业、产业的状态。 自己做好规划: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为出海做好长期的规划。 创始人亲力亲为:创始人需要亲自带头了解市场。 跟当地的机构深入合作:跟本土机构合作可以在早期避开很多不必要踩的坑。 林隽敏|欧洲某新兴电池公司采购负责人 必须承认不同的地区有自己的优势和短板,没有办法找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每个地区都有自己所稀缺的东西,这些东西可能是企业所需要的,不要因为纠结、犹豫而错失这个最好的市场窗口。以上就是本期「CEO锦囊」的精华内容,下期的主题是《新能源出海,「财法」不踩坑》,我们邀请了普华永道和金杜律所的嘉宾一起聊聊新能源出海常见的法律与财税问题和应对方法。
采访丨余雯君 作者丨刘婧琼 实习生张靖对本文亦有贡献
36氪最新推出「即氪出海」欧洲新能源考察活动,如果你是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主且对欧洲市场充满兴趣,欢迎扫描海报二维码填写报名表参与活动。
扫码填写报名表
标签:
为您推荐
-
截至2023年5月17日收盘,冀东水泥(000401)报收于8 3元,下跌1 54%,换手率0 74%,成交量11 5万手,成交额9568 11万元。
2023-05-18
-
速看!滨州市城区2023年标定地价公示!最高楼面价在这个片区,黄河,北海,渤海,滨州市,地价公示,住宅用地
2023-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