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丨当刘寄奴附身于一杯苦茶

2023-07-28 08:51:21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潮新闻客户端 胡圣宇


【资料图】

晨起,抬头便见碧空万里,没有一丝云彩,知了在树上声嘶力竭地鸣叫着,感觉又是一个难耐的高温天气。喝一大杯刘寄奴茶,清苦的味道入口,暑气顿消,心里涌起许多感慨。

小时候,我常随父亲进山。夏日的四明山,漫山遍野的浓绿,树荫中的空气中涌动着芳草的清香,还有若有若无的草药香。行走在山间小道,不经意间会发现一丛丛纤秀舒展,绿意盈盈的小草,顶尖开着洁白清雅米粒大的花儿。远远看去,在阳光下如点点霜雪,在杂草丛中,颇有点鹤立鸡群之感。摘几片叶子闻闻,一股属于山野的芳醇清香扑鼻而来。父亲告诉我,这叫六月霜,它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刘寄奴。

这个名字是会以让人惊愕的,比如想起了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这刘寄奴,是南北朝时期宋武帝刘裕的小名。刘裕出生贫寒,后来驰骋疆场,一生灭五国诛六帝,建立了自己的皇朝,被誉为“南朝第一帝”。

刘裕,贵为九五之尊,却与药草重名,令人不可思议。

传说刘裕早年微贱时,在山中遇一大蛇而射之,大蛇负伤逃窜。第二天在这条道边,见青衣童子数人在捣草药,童子说:“我主被寄奴射伤,故遣我们来采药,捣烂敷在患处就没事了。”

刘上前叱散之,收取草药而返。在金戈铁马的刀剑生涯,刘裕就用这个药物治疗将士的伤口,很快愈合,甚为灵验。后来,这味草药流传于民间,造福乡里,百姓感念于他,将这味草药命名为刘寄奴。

这是一个传奇故事,听起来颇有点玄乎,却让平凡的刘寄奴草染上了几分霸气。浙东四明山,过去缺医少药,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备一些刘寄奴,来对付中暑发烧、跌打损伤等小病小痛。

父亲也会割一些刘寄奴回家,扎成一小把一小把,挂在屋檐下的柱子上,进进出出,那股清香仿佛就跟在我身后。等风干后,祖母把刘寄奴剪成小段存放在瓦甑中。

盛夏,大地流火。祖母一大早就将水烧开,放入一撮刘寄奴。淡淡的苦香便随着氤氲的水汽弥漫开来,刹那间满屋生香。祖母将黄澄澄的茶汤,倒入瓦壶中。中午,我的父亲、母亲从生产队干完农活回来,正干渴难忍,一进门就倒上一大碗茶水一饮为快,洗去田间的劳累。晚上,邻居来串门、聊天,祖母也会客气地端上一杯刘寄奴茶。邻居们轻啜慢聊,苦茶浇夜,享得一刻闲暇,方才慢慢散去。

七月,正是江南早稻黄熟时节。天空失去了往日的温柔,烈日火辣辣地当头照着,我的老家就进入了“双抢”时节。割稻声、打稻声、喊声、笑声,汇成了一支劳动交响曲,在田间奏响。

田头广播响起的时候,生产队里已经把两桶刘寄奴茶放在树荫下。一只只毛竹削斜口子的竹管,横七竖八地躺在茶桶边的草地上。人们深一脚浅一脚走上田埂,大颗大颗的汗珠顺着额头往下淌,衣服早已湿透了。擦一把汗,弯腰撩起一竹管茶水,一仰脖子咕咚咕咚地一通牛饮,身上的暑气消除了一大半。片刻小憩后,下田继续干活。

寻常巷陌里的刘寄奴茶,忠诚地守护着乡亲们的健康。背负青天的农民们在刘寄奴的庇护下,年复一年地战胜苦夏,收获赖以生存的粮食。农民对这株灵性纯朴的小草有着很深的感情。

云过烟往,山远水长,有些味道,不管时间和空间怎么转变,都留在脑海深处。那些回味,犹如从久别的故乡吹来的一缕缕清风,让你想起那一方水土,那些已经走远却永远在你心里的人和事。

在策划修复胡愈之故居敕五堂的时候,生活在杭州的省社科院研究员胡国枢教授来到我家。父亲给国枢教授递上一杯茶。他接过茶,凑近鼻子一闻,突然睁大了眼睛,问我父亲:“刘寄奴茶?”

这一刻,我看得出他非常兴奋。

他告诉我父亲,小时候一旦发痧,他母亲就让他喝刘寄奴茶,这苦中带香,香中透甜的味道,顿时令他神清气爽,浑身舒畅。他酣畅淋漓地喝刘寄奴茶,仿佛为了补偿先前几十年的亏欠,一边跟我父亲讨论敕五堂的修复细节。临别时父亲送给国枢教授一包刘寄奴,他毫不客气地收下了。

国枢教授在回信中说,他将刘寄奴茶递到年逾百岁的老母亲面前,老人离开故乡已经半个多世纪。她那干瘪的嘴唇一沾到茶汤,便激动地吐出三个字:刘寄奴。

连喝数天,不知是草药的功效,还是这来自老家的沉郁芬芳的味道让老人开怀,国枢教授的老母亲状态好起来了,胃口也开了。从此,每到夏天父亲就会给国枢教授寄去一些刘寄奴。

国枢教授曾写信跟我说,浙东四明山应该利用丰富的刘寄奴资源,开发“寄奴茶”饮料,与广东的王老吉打个擂台。

前不久,朋友从四明山老家回来,送我一把刘寄奴。我像见了熟人一样高兴,放在办公室里,每天泡上一杯喝。“却宜就暑饮,六月霜雪飞”,那清苦在舌尖上缠绕,随之沁入五脏六腑,轻柔地抚慰过每一个毛孔,四肢百骸顿觉舒泰,心中的烦躁也跟着清减了几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

为您推荐

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