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北庭文化的思想碰撞——第七届新疆北庭学研讨会侧记

2023-08-15 12:37:54 来源:昌吉日报


(资料图片)

中国昌吉网(记者 荷苒·马汗报道)“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8月11日上午,在位于吉木萨尔县吉木萨尔镇的北庭故城遗址,参加第七届新疆北庭学研讨会的学者、嘉宾齐声诵读著名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名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充满着岁月刻痕的残垣断壁间,穿越千余年,与岑参在北庭相遇。

8月11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大遗址的活化利用”为主题的第七届新疆北庭学研讨会在吉木萨尔县召开。记者 荷苒·马汗 摄

“根据考证,我们可以确认当年岑参在北庭创作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我们此刻站的位置,就是诗中岑参送别友人的‘轮台东门’。”主持发掘北庭故城遗址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民族与宗教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郭物在现场介绍。郭物带着大家参观了北庭故城遗址,还在丝绸之路北庭故城遗址博物馆和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博物馆,依托实物、影像等介绍了北庭历史及目前的考古发掘情况。

作为唐至元时期天山北麓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北庭故城是目前天山北麓保存最为完整、最大的一处古代城市遗址,并以详实的文献记载、200多件北庭文书、大量古迹和文物为基础,形成了独特的“北庭学”。2016年北庭学研究院成立以来,连续多年成功举办北庭学研讨会。第七届新疆北庭学研讨会于今年8月11日至13日在吉木萨尔县召开。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勇东介绍,北庭学可以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历史的多维现场与核心价值的丰富阐释,对于落实文化润疆,增强各民族历史、文化和政治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要的文化遗产资源。

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相较往年,第七届新疆北庭学研讨会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大遗址的活化利用”为主题,进一步深化了北庭学的内涵,挖掘北庭故城遗址保护利用的新思路,加强了北庭学的宣传和成果转换,有利于依托北庭故城遗址,做到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

在本届学术研讨中,新疆师范大学教授薛天纬以《打通“天山路”,复活唐轮台——“天山路”学术研究与旅游开发的双重意义》为题,分享了他的观点。“北庭故城遗址的旅游开发,就是要在今天讲好北庭故事。”

中央民族大学边疆考古研究院院长魏坚认为,北庭故城的考古发掘工作对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研究唐代以来丝路北道东西方文化交流、民族融合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昌吉州文博院(博物馆、北庭研究院)党组成员、副院(馆)长陈金宝的《世界文化遗产北庭故城当代价值活化利用探析》、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贾秀慧的《历史上新疆各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发展探析》、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毛秋瑾的《关于北庭文化遗产价值阐释的思考》等学术研讨发言也进一步深化了本届北庭学研讨会主题。

吉木萨尔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谢永霞说:“本届研讨会持续探索北庭故城的多重价值与北庭文化的时代意义,旨在以北庭看丝路、以丝路看中华,深入研讨北庭故城对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实证作用,充分发挥‘北庭学’在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积极贡献。同时,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将研讨成果转化为文旅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标签:

为您推荐

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