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文,青岛获新定位
正在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青岛,再添国之重任。
2023年8月,国家发改委会同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布局建设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的通知》。
(相关资料图)
其中,青岛与北京、天津、上海等24个城市一同入选综合型流通支点城市名单。
这份名单的背后是国家战略布局政策与时俱进的创新,同时也是对入选城市极高的愿景与期待。
那么,什么是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三大类别城市又是如何划分?在国家版图中被赋予支点功能的青岛又将迎来怎样的发展机遇?
怎样建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
2023年,全球经济发展版图下的各区域发展竞争,愈发激烈。要想进一步稳固、扩大内需市场,就要加快推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诚然,《关于布局建设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的通知》印发、建设多座支点型核心城市,可谓大势所趋。
据公开资料,我国消费市场增长率已达7.8%,远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其中城市消费市场占比超过75%。
因此,建立现代流通网络,确保生产和消费之间的高效衔接,则显得尤为关键。
那么,建设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的标准是什么?
根据《通知》,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按照服务重要商品和资源要素流通、强化跨域跨界辐射带动、促进现代流通发展等三个维度统筹谋划布局。
综合考虑城市资源禀赋、发展基础、比较优势、未来潜力,将102个城市纳入布局建设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值得一提的是,流通支点城市并不是笼统地按一个标准来建设,而是基于城市本身实际情况按综合型、复合型、功能型分类推进建设,其中包括综合型流通支点城市24个、复合型流通支点城市29个、功能型流通支点城市49个。
青岛此次入选的,就是第一大类——综合型流通支点城市。
作为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青岛东西联动便捷、交通体系通达、区位优势明显。
青岛市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打造“六个城市”,其中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正是要突出“枢纽型”城市发展导向,这与流通支点城市的建设契合度较高。
国家战略的再次青睐
在如今的经济发展中,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已不仅仅是物流的贯通,更是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人才流之间的深层次联动。
青岛能够入选综合型流通支点城市,意味着自身要具备综合性发展条件与资源优势。
今年7月,青岛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获批。在国家物流枢纽的序列中,青岛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是面向上合的唯一航空枢纽,也是我国面向日韩的航空门户枢纽,未来将通过“上合+日韩”航空门户枢纽双品牌建设,形成沟通上合组织国家和RCEP国家的航空支撑。
如今,青岛已获批生产服务型(港口型)、商贸服务型和空港型三个、“四型”国家物流枢纽。同时,青岛还获批了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两家国家示范物流园区,一系列利好进一步放大了其在国家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中的门户枢纽功能。
除以上区位与交通优势外,青岛还发布了《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商贸流通专项)第一批典型经验做法的通知》、《青岛市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实施方案》、《青岛市金融辅导助力重点产业链发展实施意见》等多项政策,为商贸、市场、资金等多个领域锚定发展的航向。
此次国家五部委下发的《通知》明确,到2025年,流通支点城市在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创新流通业态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作为流通设施集中载体、流通要素和流通产业组织中心、流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应用聚集区域的功能作用得到巩固提升;到2035年,流通支点城市系统布局更加完善,相关城市率先实现流通现代化,联系生产消费、扩大交易范围、推动分工深化、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财富创造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面对发展的新要求,青岛需进一步发挥城市流通发展基础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优势,从“大流通”视角推动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融合发展,并促进生产消费紧密衔接,加快形成内畅外联的现代流通网络,更好服务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从而在国内外流通能力、链接能力、配置能力、服务能力等多个维度同步实现突破。
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也明确表示,下一步将积极支持各支点城市建设,包括协调解决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问题,组织开展效果评估,宣传推广典型经验等。
从政策发布到细节落实,对于收获新定位的青岛,需要拿出更进一步的决心与行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