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论”让桂林生态富民之路越走越宽

2023-04-25 16:34:29 来源: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

“两山论”让桂林生态富民之路越走越宽


(资料图)

□本报记者 李思静

旭日东升,相公山山顶是今天最适合观赏漓江日出的地方。晨光将漓江染成金色,游客们举着相机,屏息等待当天的第一艘巡逻艇。

近了,近了。小艇激起的尾波在丝缎般的江面上划出长长的涟漪,引现出漓江的“凤凰”金身。

人们惊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雁山区大埠乡暗嵅村村民毛智陆对“两山论”有着切身体会。这段时间,他在处理一件“好事”,植物研究所要来村里承包一块地,种特色植物和药材。“就是以前采石场前面那块地。以前全是石头,现在有草地、有树木,连20年没见过的大型飞鸟都回来了。”毛智陆说。

过去,毛智陆和村民们都是采石工。在他们看来,采石不仅能把山“搬”走腾出土地,还能赚钱。但时间暴露了长期粗放式露天开采的恶果:山体裸露、扬尘弥漫、寸草不生。石山滥采,也导致当地水土流失严重。当时,村子的地下河水洞就曾被沙石堵塞,村里本就稀少的耕地在汛期经常遭受内涝。

从2015年到2016年底,桂林以雷霆手段关停采石场超过110家,漓江流域内所有采石场全部关停,并以“一场一策”的办法,对漓江风景名胜区范围内以及桂磨公路旅游通道周边21个采石场开展生态修复复绿工作。

持续的努力,长效的管理,让点点绿意回到了“秃山白山”。一同回来的还有络绎不绝踏青徒步的游人。不再担心内涝的村民开始收获种植果树的喜悦,招待客人的农家乐也开起来了。复绿的石山,俨然成了新的“金山银山”。

毛智陆现在是村里的生态管护员,在他的设想里,村里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能吸引游客来游玩赏花,石山对面的一方草坪水塘很适合开辟成露营地,当地传统而独特的泼水灌溉可以开发成亲子体验游……“以后我们村肯定更美,更好!”

而住在大埠乡更深处虾嵅村的岳宏梅,已经尝到了“旅游饭”的甜头。这几年,进山里游玩的客人越来越多,岳宏梅家的农家乐也越来越红火。

“我们这里绿水青山的,还是要吃‘旅游饭’,我觉得可以把民宿做起来。”“农旅融合”是岳宏梅在一个乡村致富带头人学习班里学到的名词。暗嵅和虾嵅都坐落在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风景优美,不仅村里的老房子都是“古董”,村道旁的小石像、拴马桩都可以追溯到清末时期。岳宏梅想,做好老建筑保护,在路边种一些好看的花,肯定可以吸引更多人来打卡拍照。

沿着虾嵅的村道继续向里,翻过山就能见到漓江。

黄才满是四星级游船“桂林旅游9号”的船长,他在漓江上开了一辈子船,漓江水起伏的节奏融进了他的身体,他想,没有人会比他更熟悉漓江了。

“漓江两岸的变化非常大。”黄才满说,“这几年江面上能看到各种水鸟,就在船旁边,也不怕人。”船长的驾驶座在游船前部的正中间,因此,漓江水域的变化他看得一清二楚。从泊位看向对岸,江水轻抚河滩,滩上是原生性修复用的景观石,再往上,郁郁葱葱间藏着漂亮的乡村小楼。

他说,生态修复之前,江岸没有修堤,河滩上也没有原石,村里的房子看上去破破烂烂的,那时谁能想到这样脏乱差的地方还能修出一条骑行步道。

时间回溯至2018年。为保护好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桂林陆续组织开展了桂林喀斯特生态修复一期、二期、三期工程。生态修复工程成效显著,生态景观环境和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提升,甚至带火了村庄里的农家乐。

“环境变好了,旅游的人就多了,两岸的村民也更加富裕了。”黄才满说。

记者从市文广旅局了解到,今年一季度,桂林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2846.74万人次,同比2022年增长93.71%;实现旅游总消费359.48亿元,同比2022年增长90.14%。

就在刚刚过去的“壮族三月三”假期,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在园区举办首届“印象歌圩节”,让远道而来的游客在一众民俗活动中充分感受到这片山歌热土的无限魅力。活动当天,剧场内座无虚席,观众享受着全国第一部“山水实景演出”带来的感官盛宴。“太震撼了,尤其是开场山峰亮灯的时候,桂林真的很漂亮。”演出散场后,来自广东的焦女士意犹未尽,她和家人对未来几天的游览充满期待。


标签:

为您推荐

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