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海生物“超跌”为哪般? 业内人士称短期情绪不改长期趋势
自2017年上市以来,正海生物(300653)一直是资本市场“小而美”的代表之一,受到投资者的广泛青睐。不过,今年5月份以来,正海生物股价波动较大,整体下跌约两成。
对此,公司相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影响股价波动的因素有多种,很难判断具体是什么因素主导的。从公司方面来看,目前公司经营情况一切正常。”
有业内人士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期资本市场波动较大,不仅是正海生物,其实很多优质龙头都遭遇过短期“超跌”的情况,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市场短期情绪波动导致的。不过,从长期来看,那些优质赛道的龙头股仍然是资本青睐的标的。
【资料图】
上市5年净利润增长2倍
正海生物立足再生医学领域,主营产品包括口腔修复膜、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活性生物骨、皮肤修复膜、骨修复材料等。其中,口腔修复膜、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为公司的主要营收和利润来源。
作为我国再生医学细分领域的龙头,正海生物十分重视产品研发。公司立足于再生医学,坚持“做再生医学领域领导者”的企业愿景,制定了“销售一代、注册一代、临床一代、研发一代”的产品梯队计划。在产业布局方面,公司将积极研究和发展包括信号分子、种子细胞在内的产品和技术,实现再生医学领域的扩大布局;公司将借助已经形成的渠道和品牌优势,不断追求创新和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医疗解决方案。
正海生物董事长、总经理宋侃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研发是公司获得持续竞争力的基石,对公司发展意义重大,因此也被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近年来,公司每年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8%。
同时,公司还相继取得了新产品“外科用填塞海绵”、“自酸蚀粘接剂”、“活性生物骨”、“硬脑(脊)膜补片”的注册证书,产品管线不断丰富。
2017年5月16日,正海生物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同花顺(300033)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2年,正海生物营业收入由1.83亿元增长至4.33亿元,累计增长137.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由6166.96万元增长至18543.68万元,累计增长200.69%。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以来,公司每一年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实现了持续、稳定增长。而且,多数年份,公司净利润增幅高于营业收入增幅。
对此,宋侃表示,公司持续稳定增长的盈利能力一方面得益于公司依靠研发打造的强大的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也与公司建立的质量为先、规范运作的机制密不可分。
集采加速国产化替代
在口腔科骨修复材料方面,正海生物等国内龙头凭借多年布局,积累了厚实的基础,在技术积累、产品质量等方面取得不弱于国际同行的成绩。
不过由于国内企业在该领域布局较晚,目前主要的市场份额长期被进口品牌占领。据统计,仅瑞士盖氏一家,就占据国内70%市场,行业迫切希望实现国产化替代。
前述行业人士认为,在市场持续增长,政策面支持以及种植牙集采可能带来的市场增量下,我国口腔修复膜行业正在迎来一个难得的“窗口期”,并有望加速国产化替代。
宋侃介绍说,“今年3月份,受部分民营口腔医院提前执行集采后价格的影响,公司产品销量同比大幅增长。”
除了口腔修复耗材外,脑膜市场已经开始集采。截至2022年底,在已经开展带量采购的江苏、山东、福建、河南、河北、安徽等6个省份,正海生物相关产品全部中选。
“从目前的效果来看,集采导致公司的脑膜售价有所下降,但也促进了销量的增长。”宋侃表示。
此外,正海生物重点研发的活性生物骨产品已于去年获批拿证,并于今年取得生产许可证。目前正在做相关的转产工作,预计在年内完成,明年正式上市销售。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相关省市发布的关于开展眼科及骨科类两类医用耗材历史采购数据填报工作的通知,公司的活性生物骨产品在相应集采的骨科类医用耗材范围之内。
宋侃表示,公司将积极推进活性生物骨产品的学术推广和挂网入院工作,积极响应国家集采及相关政策。
“作为国内首个含与胶原特异结合的rhBMP-2的骨填充产品,一般而言,会存在一定的市场推广期,而通过集采会大大加速公司活性生物骨在终端市场的应用和上量,有助于该产品业绩释放。”前述业内人士如是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