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匠”巴音毕力格:传承民间技艺 带领农牧民致富|看点
店员正在直播介绍马鞍。
走进达茂旗百灵庙镇巴音毕力格的民族手工工艺品店,一副副制作精良的马鞍和各种各样精致的配饰映入眼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里是巴音毕力格2009年在达茂旗开的第一家门店——“牧马人的欢乐”民族手工艺品店,至今已走过十几个年头。
马鞍制作历史悠久,是一项流传了2000多年的传统民间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刀一刻之间凝聚着几代人的薪火相传,一鞍一人尽显时光打磨后的精致匠心。
巴音毕力格是一名来自达茂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比起传承人,他更愿意别人称呼自己为“鞍匠”。
1983年,巴音毕力格出生在普通的牧民家庭,从小就喜欢骑马。马背上成长的他,14岁时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学习制作马鞍。
“我做马鞍已经20多年了,一副好的马鞍,不但能让人坐着舒服,连马也会看着精神起来。”巴音毕力格说,马鞍的实用性与观赏性兼具,他很多制作马鞍的灵感均来自草原生活,还有很多老一辈人传承下来的手艺。
说起马鞍,巴音毕力格的研究颇深:“布马鞍主要以赛马为主,分量轻。白铜黄铜为原料制作的马鞍价格相对便宜,银饰做的马鞍分厚与薄两种材质,价格也会不等。”
多年制作马鞍的过程,让巴音毕力格练就了一手制作马鞍的好技术。“马鞍制作工程复杂,需要一定的耐心和精湛的手艺。”巴音毕力格说,马鞍制作包含选料、裁料、装饰鞍桥边、制作鞍垫、揉皮子等多道工序。
巴音毕力格制作的马鞍颇具特点,大部分鞍桥较精致小巧,共有8个捎绳鞍花,银泡子比较小,以鞍泡钉为原型,非常具有地区特色。
为了使马鞍制作的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手艺得以传承,农牧民能真正获益,2019年巴音毕力格申请成立了呼噜格农牧业专业合作社,帮助更多农牧民增收致富。“牧民加入合作社后不但可以增加家庭收入,还培养了一批手工工艺人员,解决了就业问题。”巴音毕力格说,做马鞍是他最热爱的事情,也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要将这一非遗传统手工艺传承下去。
从开店之初,巴音毕力格的马鞍销售一年只有二十几套,到目前一年的销量达到百余套。“我们的订单也从最开始的本地销售到现在远销上海、天津等地,知名度正逐步扩大。”
“目前我们仅有一大一小两个厂房和一家门店,正在计划扩大厂房,进行规模化生产。”巴音毕力格说。
一具具精美的马鞍,倾注了像巴音毕力格一样的匠人的热情与心血。 驰骋的骏马配雕鞍,是一代代手艺人的坚守与责任,也是他们要将马鞍文化流传下去的诚忱初心。
(文/记者:张建芳;樊佳疑;图/记者:程鑫;编辑:张飞;校对:王振伟;审核:王雪仙)
标签:
为您推荐
-
近日,中国港口协会集装箱分会公布2022年度中国港口集装箱码头单项评比优胜单位名单,厦门港所属嵩屿、海天
2023-05-28
-
电子版吉他谱链接:https: pan baidu com s 1Jd9-fcHtDu_ywwJDrxGPKQ提取码:muaz觉得不错的话长按点赞键一键三连哦~-END-
2023-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