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成员朱杨柱,曾在国防科大度过10年求学时光!

2023-05-29 19:48:57 来源:长沙晚报网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29日讯(通讯员 顾莹 全媒体记者 黎铁桥)5月29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经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由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3名航天员组成,景海鹏担任指令长。其中,朱杨柱是国防科技大学培养的首位航天员,也是我国首位非飞行员出身的职业航天员。他在国防科大度过了本科、硕士、博士阶段整整10年求学时光。

考入国防科大后,他从未停止体能方面的训练


(相关资料图)

据国防科大相关教员介绍,朱杨柱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沛县的一个小村庄。他从小就对蓝天充满向往,在父母浓厚的家国情怀耳濡目染下,一颗航天报国的种子早早在心里萌芽。2005年,朱杨柱参加高考,成绩顶尖的他义无反顾地填报了国防科技大学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空天科学学院前身)。经过体检、政审,朱杨柱如愿被录取。从此,他的命运与祖国的航天事业紧紧相依。

在国防科大读本科时,朱杨柱的生活很充实——文化课程、体能训练、党团活动……他样样积极参与。自习室和图书馆里,总能看到朱杨柱的身影。有一次,他在图书馆投入地学习,竟然忘记看时间,归队迟到5分钟,还被队里罚写了一份检讨书。

课业之余,国防科大学员的体能训练很严格,每天下午雷打不动进行训练。朱杨柱对自己要求很严,同学跑3公里,他经常冲击10公里。在体能方面,朱杨柱也显现出非凡的天分。“学校有个飞行转轮,我们尝试上去转,很多人受不了,朱杨柱却轻松自如。”他的本科同学彭同学回忆道。

从进入科大开始,朱杨柱就未停过体能方面的训练。“因为心里有梦,我会按照飞行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尝试挑战极限。”朱杨柱曾说。

刻苦学习研究,他在国防科大收获满满

2009年,本科毕业的朱杨柱选择继续在国防科大深造,跟随易仕和教授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此后的6年,从硕士到博士,他一直师从易仕和教授。硕士入学不久,易仕和教授找到朱杨柱,跟他商定研究方向。“光线在高速飞行器流场中如何传播?这块基础研究很有挑战性,也是飞行器工程研制中急需攻克的难题,你可以尝试一下。”

朱杨柱当场有点懵,他的本科专业是飞行器系统与工程,导师给出的研究方向涉及空气动力学、光学等多学科交叉知识,跨度有点大。易仕和看出了他的困惑,笑着说:“在国防科大读研,就不能按照学生的标准要求自己了。你现在是科研工作者,要做有挑战的科研。”

朱杨柱应下了这个挑战,这个研究方向后来也贯穿了他硕士和博士的全部阶段。“不能畏难,否则还谈什么梦想!”朱杨柱暗下决心,一定要完成好导师交付的任务。

朱杨柱开始跨学院听课,这段经历成就了他跨学科交叉的专业背景。“我一直加倍努力,争取早日学有所成。”朱杨柱没日没夜地学习。白天,他努力吸收各学科知识,夜深人间的时候,脑子里一遍遍复现知识点,琢磨从哪里突破。

同寝室的苏昂回忆,朱杨柱常常连续几天泡在实验室,“实验室很空旷,没法装空调,冬冷夏热。里面噪音也很大,有时候通宵做实验,中途根本没法休息,他却没有丝毫怨言……”朱杨柱刻苦的精神令他钦佩。

朱杨柱也收获了丰厚的回报,他用湖南省优秀硕士论文、全军优秀博士论文为研究生生涯画下圆满的句号。他很早就跟随导师和课题组一同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解决了某重要核心关键技术问题,博士阶段就把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收入囊中。“他很聪明,爱钻研,是能沉得住气做科研的好苗子。”易仕和教授对这个弟子十分喜爱。

毕业后,朱杨柱曾在国内一流的防护工程科研团队开展博士后研究,迅速转变研究方向刻苦攻关;也曾在高校担任教员,快速成长为团队的教学骨干……无论身处什么岗位和环境,他总能积极面对、主动适应。他说这与母校对他的教育分不开,他感恩国防科大赋予他的一切。

长沙,是他第二故乡

本科毕业10周年的时候,朱杨柱特意带着妻子和孩子回到长沙,跟老师和同学们相聚。“不管走多远,只要一有机会,我就想回到国防科大、回到长沙。这是我的第二故乡。”在国防科大求学攻读期间的空闲时,朱杨柱曾约上同学一起骑行,去过长沙周边的很多地方。最远的一次,他从长沙骑行到娄底,花了14个小时。

听说朱杨柱成为了航天员,他在国防科大的昔日同窗们并不感到惊讶:“长久的坚持和训练下,他具备这方面的素质。”这次出征,他还将作为我国首位航天飞行工程师,执行空间站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并在太空开展相关技术试验。朱杨柱迈出了科技人员“飞天”的第一步,这是极具象征意义的事件。

在即将飞向太空的时刻,国防科大的师长和同学们集体为朱杨柱送上祝福:“朱杨柱,你将在太空留下国防科大人的身影,这是我们共同的荣耀。祝愿你顺利完成空间站的任务,圆梦太空!”



标签:

为您推荐

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