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滚动:端午节家门口悬挂的菖蒲是怎样一种植物?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魏周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审核:张树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民间习俗。时逢春曦甫尽,仲夏将临,草木繁茂,蛇虫正兴,人们吃粽子,佩香囊;系五色之丝,饮雄黄之酒;龙舟竞速,临江而吊屈子;艾蒲悬门,禳邪以辟百毒。
有不少植物在这些民俗中展露神通,我们今天就来介绍其中一种寓意吉祥的植物——菖蒲。
溪流中的菖蒲
(图片来源:魏周睿)
悬门祛百厄,入词表丹心
菖蒲属(Acorus L.)植物是常绿草本。据《中国植物志》记载,菖蒲属植物共有4种,我国皆产,常生于溪流湖沼处。该属植物具有肉质根茎,气味芳香可入药。石菖蒲(A. tatarinowii Schott)、金钱蒲(A. gramineus Sol. ex Aiton)和菖蒲(A. calamus L.)等都常用作中药“菖蒲”,而在民间使用中一般不做区分。
菖蒲自古以来在端午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农历五月也被称为“蒲月”。
菖蒲叶片细长如剑,有些地区会把蒲叶悬于门厅、床头等处,谓之“蒲剑”。人们会将“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手持菖蒲剑,斩魔入地府”的歌谣写成朱符贴在门上,或是将蒲剑编成小人形状随身携带,以期能够保佑平安。
端午节在门前悬挂菖蒲和艾草
(图片来源:新华社)
具有如此吉祥含义,又身绕香气,菖蒲在文学领域自然也备受欢迎,成为了文人墨客笔下的美好意象。
据《离骚草木疏》考证,《楚辞》中的“荃”、“荪”等词可能指的就是菖蒲(另有一说认为“荪”指溪荪)。“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这里的“荃”就是一种高洁的象征。苏轼也认为菖蒲“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忍寒苦,安淡泊,与清泉白石为伍”(《石菖蒲赞》),实乃草木中的君子。
菖蒲盆景
(图片来源:齐鲁壹点)
素面朝天去,不曾引蜂蝶
菖蒲如此受人喜爱,那它是否会像其他受欢迎的植物一样,能够开出美丽的花朵供人观赏呢?
《本草图经》中记载,菖蒲“春生青叶,长一、二尺许,其叶中心有脊,状如剑,无花实”,似乎认为菖蒲只长叶不开花。其实菖蒲并非不开花,而是它的花形和花色殊于常物,若不仔细观察,还真可能注意不到。
开花的菖蒲
(图片来源:魏周睿)
菖蒲的花生于肉质肥厚的轴上,看起来就像一个玉米棒子,这种花序被称为肉穗花序。菖蒲的肉穗花序比较原始,其上的小花还各自具有花瓣、雌蕊、雄蕊等结构,而天南星科植物的肉穗花序就比较特化了,每朵小花通常只有一种性别,无花瓣,并且雌雄花常排列在花序的不同位置,花序的顶部还有附属器。
菖蒲的花序外还有一片苞叶,被称为佛焰苞。其形态与普通叶片几乎无二,而同样具有肉穗花序的天南星科植物的佛焰苞通常比较宽大,还具有各种颜色,其在功能上代替了这些植物所缺少的花瓣。
菖蒲(上)和天南星科植物海芋Alocasia odora (Roxb.) K. Koch(下)的肉穗花序
(图片来源:魏周睿)
菖蒲的花朵如此不显眼,那它又是如何传播花粉、繁衍后代的呢?
由于花朵其貌不扬,并且没有什么香味,曾有人认为菖蒲是风媒传粉,不需要吸引昆虫,但它的粘性花粉似乎有别于其他风媒植物。后来人们终于观察到,菖蒲原来是靠一类短翅花甲科(Kateretidae)的昆虫来传粉的。这些昆虫成虫以花粉为食,在花序上交配、产卵,幼虫取食花序组织,并在成熟果序中化蛹,菖蒲与传粉者似乎形成了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
还有研究表明,即使人类无法闻到气味,菖蒲在开花时仍会散发出一些挥发性物质,但是这些气味分子能否吸引传粉昆虫目前尚无定论。此外,菖蒲还能利用粗壮的肉质根茎进行无性繁殖。如此这般,菖蒲不仅实现了种族延续,还逐渐占据了北温带的广大范围,在湿地的各个角落都经常能见到它的身影。
菖蒲和传粉昆虫
(图片来源:Funamoto, et al. 2020)
亭亭溪畔物,众草可寻根
由于肉穗花序和水生特性等诸多相似之处,人们过去往往认为菖蒲是天南星科的成员,与芋头、半夏、魔芋等同属一个家族。然而,DNA证据显示,菖蒲其实比人们想象的更加古老——它是现存单子叶植物中最基部的类群,应该被独立为菖蒲科。
单子叶植物是一个大类群,其特征是种子中仅有一片子叶,叶片多为平行叶脉。水稻、小麦、兰花、百合等常见植物,都属于这个大家族。除菖蒲外,单子叶植物中比较原始的泽泻目也是水生类群,这也许暗示着它们的祖先就是一种类似菖蒲的湿地植物,后来才逐渐演化出丰富多样的形态。
菖蒲在单子叶植物(黑色线条)中的进化位置
(图片来源:改自Shi et al. 2022.)
芳名非独占,更有别娇花
其实,不论是在古诗文中,还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家提及的“菖蒲”都不一定指的是真正的菖蒲。
唐元稹《寄赠薛涛》中有“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的描述,这里的“菖蒲花”明显就指的是其他植物。
原来,鸢尾科下的部分植物,同样生活在水边,并具有细长扁平的剑形叶片,因而也获得了“菖蒲”的名号,例如:鸢尾属的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 L.)、花菖蒲(I. ensata var. hortensis Makino & Nemoto),以及唐菖蒲属的唐菖蒲(Gladiolus x gandavensis Van Houtte)等。
黄菖蒲和花菖蒲都是园林常用的观赏植物,而唐菖蒲更是以其艳丽的外貌获得了鲜切花市场的青睐,成为了风靡世界的“四大切花”之一。
黄菖蒲 Iris pseudacorus L.
(图片来源:魏周睿)
花菖蒲 Iris ensata var. hortensis Makino & Nemoto
(图片来源:魏周睿)
唐菖蒲 Gladiolus x gandavensis Van Houtte
(图片来源:魏周睿)
另外,还有一类常见的水生植物也具有剑形细长的叶片,那就是香蒲属(Typha L.)。它们花序的雌性部分密被丝状毛,开花前紧实地挤在一起,就像一根根蜡烛或是毛茸茸的香肠。成熟之后,这些毛会裹挟种子随风飘散。
香蒲浑身都是宝,花粉可入药(蒲黄),叶片可用于编织、造纸,幼嫩根茎可供食用,花序还可填充枕芯。近年来,一些地方也将香蒲属植物作为菖蒲的代用品,让其参与到端午节的民俗活动中。
香蒲属的水烛 Typha angustifolia L.
(图片来源:魏周睿)
央视报道的端午节民俗中出现的“菖蒲”,其实是香蒲属植物
(图片来源:央视网)
“新池四平涨,中有蒲荇香。北台临稻畴,茂柳多阴凉”,春去夏来,望蒲荇之曳影,闻粽叶之清芬。菡萏将绽,蛙鸣已兴。生机相伴,福运常临。祝大家端午安康。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13(2)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79.
[2] 马丽. 端午节与中国菖蒲文化[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5.
[3] Mark W. Chase. Monocot relationships: an overview[J]. American J of Botany, 2004.
[4] Hiroshi Azuma, Masao Toyota. Floral scent emission and new scent volatiles from Acorus (Acoraceae) [J]. Biochemical Systematics and Ecology, 2012.
[5] Daichi Funamoto et al. Entomophily in Acorus calamus: implications for brood-site pollination mutualism in basal-most monocots [J]. Ecology, 2020.
[6] Zhuo Cheng et al. From Folk Taxonomy to Species Confirmation of Acorus (Acoraceae): Evidences Based on Phylogenetic and Metabolomic Analyses [J]. 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2020.
[7] Tao Shi et al. The slow-evolving Acorus tatarinowii genome sheds light on ancestral monocot evolution [J]. Nature Plants, 2022.
(注:文中拉丁文部分应为斜体。)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