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多读杂书闲书”:阅读本就不该被功利性裹挟
(资料图片)
原标题:“鼓励多读杂书闲书”:阅读本就不该被功利性裹挟
近日,浙江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印发《浙江省青少年学生“爱阅读”读书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明确各地各校要鼓励大中小学生利用周末、假期等时光多读有意义的课外“杂书”“闲书”,引导学生“整本书”阅读、沉浸式阅读。(7月10日 澎湃新闻)
在读书得到越来越多价值认同、全民阅读方兴未艾的当下,“怎样阅读”成为一道现实考题。在一个盛行蜻蜓点水、断章取义“浅阅读”的时代里,一些人热衷碎片化阅读;在数字阅读如火如荼的今天,部分人喜欢在数字化世界里享受读书的快乐……《行动方案》说到底,就是建构了一个青少年在读书过程中需要认同并遵循的价值系统和规范系统,为青少年阅读提供行动指南。
“上的学校越好,将来找的工作越好”,教育分层关系到社会流动;“上不了好小学难以上好初中,上不了好初中难以上好高中,上不了好高中难以上好大学”,教育竞争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连续谱。激烈的教育竞争,从根本上扭曲了一些家长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唯成绩” “唯升学”的片面导向,让部分家长患上了“学业焦虑症”,让其对阅读存在“傲慢与偏见”。一方面,他们觉得阅读难以立竿见影地提高成绩,还不如多刷题;另一方面,即使要阅读,他们也在实用主义的鞭策下,只看一些所谓“有用的”“有价值的”书籍。
“鼓励多读杂书闲书”对功利、短视的阅读观念进行纠偏,让阅读回归本位。那些看似“无用”的书籍,不仅有助于知识的增长,也有助于丰富青少年的精神家园。更进一步说,有意义的课外“杂书”“闲书”表面上会浪费时间、看上去没什么用,实际上却会开拓视野、塑造性格、涵养心态、磨炼意志;今天看起来“无用”的书籍,将来或许有一天会派上大用场。
阅读的功能不仅在于知晓,更在于思考。只有通过沉浸式阅读,才能在一次次的思接千载、心游万仞中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不论是“农民工图书馆留言”,还是“读书冠军”,抑或“外婆家的图书馆”,阅读不应该被功利主义和工具理性所裹挟,而是要多一些坚定的文化信仰和价值追求——通过阅读汲取精神滋养、增强奋进力量,这才是阅读正确的打开方式。
开卷有益,杂书闲书中也可能蕴藏着“精神富矿”。 看似“无用”的闲书、杂书,同样可以让读者收获真知灼见和精神启迪。在一个浮躁、喧嚣的时代里保持笃定与专注,在笔墨建构的“意义之网”中涵养气质与格调,阅读的功能并不在于它能够让青少年多考多少分,而在于让他们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重新发现和认识自己。
阅读的最大作用,在于提升思想深度和认知厚度,在于让每个人成为自己而不是他人的拷贝,哪怕这个拷贝很精美。“鼓励多读闲书杂书”本质上是一种价值理性的回归,应该给予肯定与赞赏。(杨朝清)
来源:东方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