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杭州临安山区夜巡,看溪水水位是第一要务,潮新闻记者亲历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金檬 俞刘东 实习生 王孜涵 李佳希
晚上6点半,天色渐暗,白天的暑气还未完全散去。
(相关资料图)
伴随着愈来愈响的蝉鸣声,杭州临安昌化派出所7人夜巡小队出发了。(此前报道:《杭州临安山区民警的夜巡:用脚步丈量村庄山林,用行动保一方安宁》)
眼看着窗外的景色逐渐从车水马龙的街景变换为宁静清新的山景,警车逐渐远离城镇灯火,一路驶进山村。
潮新闻记者跟随一起进山,亲历一场别样的山区夜巡。
山区夜巡,不一样在哪里?
当警车到达辖区联盟村时,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远处几户人家依稀亮着微弱的光。步行的乡间小道没有路灯,民警们打开手电照路,静谧的夜色把溪水的哗啦声突显得格外清晰。
山区夜巡,主要巡三点——第一观水位,第二看土房,第三防小偷。
“夏天,尤其是在台 风天,河道水位的巡查是重中之重。如果夜间水位上涨,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所以我们要时刻关注水位变化。”昌化派出所民警王警逸告诉潮新闻记者。
夜巡民警们首先经过一条湍急的河流,他们打着手电筒沿着河道检查,仔细留意水位标识线的位置。
“今天的水位正常,应该不会有大问题。前几天,河边还有些夜钓的人,我们也要及时劝离,因为如果遇到上面的水库泄洪,水位上涨,他们不知道的话,是很危险的。”王警逸一边观察着岸边的情况,一边说。
走过崎岖的山路,民警们已满头大汗,他们来到村中一名孤寡老人家中。敲开房门,民警们弯着腰,放大声量和老人交谈。
“住得还好吧?屋子有没有渗水漏水啊?雨大的时候注意安全,有什么事情就跟村委会说,或者给我们打电话也可以。”
临安山区村里的自建房,有些因背靠大山,暴雨来临时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民警们在夜巡时走家串户排查潜在危险。
走访几户之后,突然下起大雨,但民警们似乎习以为常。
“山区雨水多,我们一般都会在车上备雨衣,不过今天来不及穿了。”王警逸笑笑。
在狭窄潮湿的小巷中,夜巡队和一支民间巡逻队迎面相遇。
“你们来巡逻啊?”
“注意安全!”
双方彼此熟络地打着招呼。
昌化派出所地处临安区中西部,现有民警18人,其下辖5个乡镇,63个行政村,是浙江省辖区陆地面积最大的派出所。
“我们民警较少,但管辖区域很大,所以常常需要依靠村干部和群众的力量,就像这种民间巡逻队,对我们的工作就是很好的补充,也算是我们的‘秘籍’吧。”
偷鸡的事情不再发生,这也是民警的成就感
相比城市,山区警情较少,有时候巡到深夜也不一定会接到警,但民警们不会因此放松。
“不管怎么样,老百姓看到警灯,心里总会踏实一点,这就叫安全感吧。” 王警逸说。
夜巡路上,他回忆起发生在去年的一桩“小事”——有户村民家养的5只鸡被外来的人偷了,损失了四五百块钱。“我们锁定违法嫌疑人后实施抓捕,随后将其拘留。从这件事开始,我们就加强了那块山区的巡逻,后来偷鸡的事就没怎么发生过了。”
“有人觉得这些事比较小,但对我们来说,群众的事无小事,我觉得都要认真对待。”王警逸从警十余年了,在他看来,警察的成就感并不都是通过办大案要案来体现的,“我觉得作为一名山区农村警察,能保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和人身安全,也很有意义。”
陈宣霓是所里年龄最小的一名民警,也是唯一的女警。人手不足的时候,她也主动申请加入夜巡队伍。
“刚开始夜巡的时候,心里还是挺害怕的,山里比较黑,蚊虫很多。现在工作快一年了,胆子也练大了。”陈宣霓笑着说,一次次夜巡,一次次独立处理警情,对她而言,也是一种成长。
依次走过石铺村、联盟村、后葛村,已是晚上9点多,雨还在下,但夜巡还未结束。
村里灯火渐暗,大多数村民已经进入梦乡。
山林间只有夜巡小队的手电筒还闪着光,像夜空中的星星一样,给人莫名的安全感。
今天是个‘平安夜’,但防患于未然是最好的治理
“村里巡完,我们再去昌化集镇步行街转转。”夜巡民警们擦擦汗,彼此眼神交汇。
“9点到10点在步行街吃夜宵的人比较多,人一多就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纠纷,所以我们还要在这条街上加强巡逻。”
白天出警,晚上夜巡,日行两万步是“标配”。王警逸说,夜巡过程中最令人忧心的就是老人走失的警情,去年冬天的那次夜巡让他记忆犹新。
那天晚上9点接到报警,一位患有阿兹海默的老人离家后走失,老人的家处于监控死角,民警们只能采取地毯式搜索,一直到后半夜3点才在隔壁镇的一个公交站找到了老人。“冬天路面结冰,找的过程摔了好几次,那一天可能走了4万步,但没觉得累或者怎么样,只有在找到的那一刻才感觉如释重负。”
因此,民警们频频走访村中的独居老人,为的也是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叮嘱其子女和村委会多加照顾,减少走失等意外情况发生。
晚上10点,夜巡民警们的身影仍然奔走在街头巷尾,“今天是个‘平安夜’,但防患于未然是最好的治理。”王警逸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
为您推荐
-
格隆汇8月8日丨WKKINTLHOLD00532HK公布于2023年7月公司附属台湾港建实
2023-08-08